重生之一路向北_分卷阅读_94(3 / 4)
几天之后,小树一个人坐上火车,来到了史英霞失踪的那个小站……
————
小树在那个陌生的小站遇到了形迹可疑的男子,接着又发现史英霞留下的暗号,随着他的追寻,越来越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事件渐渐指向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家族。
在这个故事中,每当出现分支剧情,也就是听故事的人要进行选择,随着故事的发展,不同的选择引导出不同的线索,有的线索会殊途同归,最终又回到某一条路线上去;有的则会推导出不同的结论,进而导致完全相反的结局。
墨北讲得有条有理,可听众里却有几个已经被绕晕了,看墨北的眼神都充满了迷茫。夏多只在开始的时候故意起哄,后来就默不作声地看着墨北绘声绘色的模样,嘴角噙着的笑一直不曾抹去。
在火车上讲的只是个草稿,这个故事后来被墨北修改完善后出版,虽然并非是他首创的形式,但仍然让很多读者感到新颖有趣。在阅读时,例如当读者选择了a,便会有提示:“请翻至35页继续阅读。”选择b则会提示为:“请翻至41页继续阅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咦,这个选择居然是跳到了前面的页数才能连接起来上下文;或是,哟,原来这个路线和另一个结局中的某条路线是重合的。
这个故事有两个普通结局、五个bad end和两个good end,足以让大多数读者大呼过瘾了。而这本书的最后几页是没有切边的,裁开后会发现第一页上印着一个谜题,读者只有解答出答案,才能结合之后给出的密码表,将一个隐藏结局正确解读出来。这个隐藏结局无疑就是送给那些热爱解谜的读者的礼物。
到了北京站,墨北和夏多等车上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拖着沉重的行李下车,而沉不住气的墨洁已经先一步跑到了站外,就跟多久没见过亲妈了似的投进了孙丽华的怀抱。
再见到儿子,孙丽华多少有些尴尬,她是越来越不知道要如何与这孩子相处了,幸好还有墨洁和夏多在,一个无意一个有意,倒也显得热热闹闹的。跟着孙丽华开车来接站的司机羡慕地说:“孙姐你真是有福气,一儿一女正凑成个好字,女儿考的学校这么好,儿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吧?”
孙丽华笑容微僵,说:“我儿子没上学,他在家写作。”
司机茫然地哦了一声,孙丽华又说:“他写小说的,笔名叫北纬37。”司机的表情明显是没听说过,连忙把话题转移到了墨洁身上。
一说到墨洁,孙丽华的神情就自然多了,女儿身上的荣誉都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她考上了名牌大学,长得又漂亮,言谈乖巧懂事,那是怎么夸怎么有面子的。要真说起来儿子的荣誉在文化界是更有影响力一些,但对于像司机这样不爱看书的大老粗来说,人家只关注你的小孩上什么学校、得什么奖状,你讲你家儿子在家写小说,人家大概都当笑话听,没人信。
一路说着话就到了墨洁的学校,很巧,就是上辈子墨北读的那所大学。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汽车驶入校园的时候,看到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风景,墨北还是禁不住感慨万千。
他默默出神的样子看在别人眼中,却被误以为是对大学生活的羡慕。孙丽华拍拍他的肩膀,叹气:“你说说你,要是好好上学,说不定也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当大学生呢。”
墨洁小声说:“妈,又说这个!”
孙丽华又好气又好笑:“得,不说了。良药苦口,这人生缺了哪一段都是不完整的,该是做什么的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总跟别人逆着来,不一定是好事。等你们再大大就明白了。”
夏多忍不住说:“如果每天都过得像同一天,每个人都活得跟别人相差无几,那人生还有什么趣味。小北这样就挺好的。”
孙丽华摇头一笑:“你们这些孩子啊,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才有这些天真的想法。唉,反正都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不说了。”
有墨北和夏多这两个劳力东跑西颠,很快就把墨洁入学手续都办齐全了,行李送入宿舍,一个寝室八个人,等到把床铺储物柜都收拾好了,人也来齐了。几个当家长的一商量,干脆招齐了孩子们来了个大聚餐联络感情。
和墨洁同寝的姑娘们有的内向羞涩,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被家里宠得有些娇气,有的却是大大咧咧敢拿拖鞋拍蟑螂。据墨北观察都是人品不错的姑娘,一顿饭下来姑娘们的关系就拉近了不少,墨北觉得姐姐的运气还真是不错。
夏多事先跟墨北说有事情要处理,得在北京多待几天,详细情况他不说墨北也就不问,只有一样事让墨北有点不自在——孙丽华收入不匪,已经在亚运村买了房,他总不好再跑出去住宾馆,可是跟着妈妈单独待在一个居所里,他又有点紧张。当晚墨洁没住宿舍,被墨北拉着一起去了亚运村,而夏多则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去找外公报道了。
☆、第134章 new
“很多人觉得好奇,为什么我好好的外科医生不做,跑去精神病院,难道是我也神经了吗,”罗驿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出今天这场讲座的开场白,不出所料,台下一片笑声。
这是在医科大学做的一场名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距离有多远》的讲座,因为罗驿在学校里是客座教授,听过他的课的学生不少,还有很多和他师出同门的师弟师妹,所以虽然是刚开学,来听讲座的人还是填满了小礼堂。
站在台上当然不可能看清台下每一个人,罗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三排听众的反应上,但时不时将视线投远,目光从左至右地扫过,让听众们每个人都错觉他能看到自己。这种几乎可以拉住全场注意力的方式,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个疑问?首先当然是从物质上来做对比,精神科医生无论在收入还是在荣誉上往往都很难和其他科的医生相提并论。实话实说,我现在的工资的确是比在外科的时候要低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座的大家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将来,都是要在医疗行业中工作的,所以,那些个正常收入之外的物质利益,我就不提了,反正你们也都明白。”
台下笑声又起,不过这会儿的笑声音量比刚才要低得多,更多的人只是露出会意的微笑,或是互相交换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就说说正常的收入吧,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病人看病这两块。财政拨款只能保证最低的收入水平,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要看接收诊治病人的数量。但是精神病人能来看病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其他科的病人,住院治疗或是长期进行药物或其他手段治疗的,更少。没有病人,当然也就没有收益。还有的病人根本就是一穷二白,家属又不负责任,把人往医院一扔就跑了——我们院里就有一个这样的病人,因为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在院里住了十多年了。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哥哥,前两年还按时来交住院费,第三年开始就找不着人了。那能怎么办?我们是能把病人往大街上一扔不管了,还是交给公安局啊?像这样的病人,医院就完全是在赔钱。”
罗驿摊了摊手,这种情况倒不止安定医院会发生,综合医院里也会有家属遗弃病人的事,遇到这种事院方都愁得不得了。 ↑返回顶部↑
————
小树在那个陌生的小站遇到了形迹可疑的男子,接着又发现史英霞留下的暗号,随着他的追寻,越来越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事件渐渐指向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家族。
在这个故事中,每当出现分支剧情,也就是听故事的人要进行选择,随着故事的发展,不同的选择引导出不同的线索,有的线索会殊途同归,最终又回到某一条路线上去;有的则会推导出不同的结论,进而导致完全相反的结局。
墨北讲得有条有理,可听众里却有几个已经被绕晕了,看墨北的眼神都充满了迷茫。夏多只在开始的时候故意起哄,后来就默不作声地看着墨北绘声绘色的模样,嘴角噙着的笑一直不曾抹去。
在火车上讲的只是个草稿,这个故事后来被墨北修改完善后出版,虽然并非是他首创的形式,但仍然让很多读者感到新颖有趣。在阅读时,例如当读者选择了a,便会有提示:“请翻至35页继续阅读。”选择b则会提示为:“请翻至41页继续阅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咦,这个选择居然是跳到了前面的页数才能连接起来上下文;或是,哟,原来这个路线和另一个结局中的某条路线是重合的。
这个故事有两个普通结局、五个bad end和两个good end,足以让大多数读者大呼过瘾了。而这本书的最后几页是没有切边的,裁开后会发现第一页上印着一个谜题,读者只有解答出答案,才能结合之后给出的密码表,将一个隐藏结局正确解读出来。这个隐藏结局无疑就是送给那些热爱解谜的读者的礼物。
到了北京站,墨北和夏多等车上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拖着沉重的行李下车,而沉不住气的墨洁已经先一步跑到了站外,就跟多久没见过亲妈了似的投进了孙丽华的怀抱。
再见到儿子,孙丽华多少有些尴尬,她是越来越不知道要如何与这孩子相处了,幸好还有墨洁和夏多在,一个无意一个有意,倒也显得热热闹闹的。跟着孙丽华开车来接站的司机羡慕地说:“孙姐你真是有福气,一儿一女正凑成个好字,女儿考的学校这么好,儿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吧?”
孙丽华笑容微僵,说:“我儿子没上学,他在家写作。”
司机茫然地哦了一声,孙丽华又说:“他写小说的,笔名叫北纬37。”司机的表情明显是没听说过,连忙把话题转移到了墨洁身上。
一说到墨洁,孙丽华的神情就自然多了,女儿身上的荣誉都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她考上了名牌大学,长得又漂亮,言谈乖巧懂事,那是怎么夸怎么有面子的。要真说起来儿子的荣誉在文化界是更有影响力一些,但对于像司机这样不爱看书的大老粗来说,人家只关注你的小孩上什么学校、得什么奖状,你讲你家儿子在家写小说,人家大概都当笑话听,没人信。
一路说着话就到了墨洁的学校,很巧,就是上辈子墨北读的那所大学。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汽车驶入校园的时候,看到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风景,墨北还是禁不住感慨万千。
他默默出神的样子看在别人眼中,却被误以为是对大学生活的羡慕。孙丽华拍拍他的肩膀,叹气:“你说说你,要是好好上学,说不定也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当大学生呢。”
墨洁小声说:“妈,又说这个!”
孙丽华又好气又好笑:“得,不说了。良药苦口,这人生缺了哪一段都是不完整的,该是做什么的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总跟别人逆着来,不一定是好事。等你们再大大就明白了。”
夏多忍不住说:“如果每天都过得像同一天,每个人都活得跟别人相差无几,那人生还有什么趣味。小北这样就挺好的。”
孙丽华摇头一笑:“你们这些孩子啊,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才有这些天真的想法。唉,反正都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不说了。”
有墨北和夏多这两个劳力东跑西颠,很快就把墨洁入学手续都办齐全了,行李送入宿舍,一个寝室八个人,等到把床铺储物柜都收拾好了,人也来齐了。几个当家长的一商量,干脆招齐了孩子们来了个大聚餐联络感情。
和墨洁同寝的姑娘们有的内向羞涩,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被家里宠得有些娇气,有的却是大大咧咧敢拿拖鞋拍蟑螂。据墨北观察都是人品不错的姑娘,一顿饭下来姑娘们的关系就拉近了不少,墨北觉得姐姐的运气还真是不错。
夏多事先跟墨北说有事情要处理,得在北京多待几天,详细情况他不说墨北也就不问,只有一样事让墨北有点不自在——孙丽华收入不匪,已经在亚运村买了房,他总不好再跑出去住宾馆,可是跟着妈妈单独待在一个居所里,他又有点紧张。当晚墨洁没住宿舍,被墨北拉着一起去了亚运村,而夏多则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去找外公报道了。
☆、第134章 new
“很多人觉得好奇,为什么我好好的外科医生不做,跑去精神病院,难道是我也神经了吗,”罗驿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出今天这场讲座的开场白,不出所料,台下一片笑声。
这是在医科大学做的一场名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距离有多远》的讲座,因为罗驿在学校里是客座教授,听过他的课的学生不少,还有很多和他师出同门的师弟师妹,所以虽然是刚开学,来听讲座的人还是填满了小礼堂。
站在台上当然不可能看清台下每一个人,罗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三排听众的反应上,但时不时将视线投远,目光从左至右地扫过,让听众们每个人都错觉他能看到自己。这种几乎可以拉住全场注意力的方式,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个疑问?首先当然是从物质上来做对比,精神科医生无论在收入还是在荣誉上往往都很难和其他科的医生相提并论。实话实说,我现在的工资的确是比在外科的时候要低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座的大家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将来,都是要在医疗行业中工作的,所以,那些个正常收入之外的物质利益,我就不提了,反正你们也都明白。”
台下笑声又起,不过这会儿的笑声音量比刚才要低得多,更多的人只是露出会意的微笑,或是互相交换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就说说正常的收入吧,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病人看病这两块。财政拨款只能保证最低的收入水平,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要看接收诊治病人的数量。但是精神病人能来看病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其他科的病人,住院治疗或是长期进行药物或其他手段治疗的,更少。没有病人,当然也就没有收益。还有的病人根本就是一穷二白,家属又不负责任,把人往医院一扔就跑了——我们院里就有一个这样的病人,因为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在院里住了十多年了。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哥哥,前两年还按时来交住院费,第三年开始就找不着人了。那能怎么办?我们是能把病人往大街上一扔不管了,还是交给公安局啊?像这样的病人,医院就完全是在赔钱。”
罗驿摊了摊手,这种情况倒不止安定医院会发生,综合医院里也会有家属遗弃病人的事,遇到这种事院方都愁得不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