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记_分卷阅读_92(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21章 前夕
  凛冬时节,严寒刺骨,整个西夷已经变成了冰雪的国度,无论身在何方,周围皆是一片刺目的白。
  灵霄关内如今已是白雪皑皑,冰原万丈,出门时不绑上防滑的东西就寸步难行,各种器具也被冻得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习惯南方气候的楚国士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冬病,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对于行军打仗是非常不利的。
  气候恶劣,再加上丹枫渡一战伤了些元气,所以后面的几次进攻都是铩羽而归,宁王、夜言修、卫颉等将领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决定暂缓出击,折子送到王都没几天楚襄的批示就下来了,只有一个字——准。
  朝臣们只道是宁王雷厉风行,皇帝杀伐决断,殊不知早在离开灵霄关之前两兄弟就商议过此事。
  北伐的宏图在楚襄心里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每一个据点每一条路线都经过无数次推断才定下,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场仗该怎么打。冲得太猛拉长了战线,后方补给容易中断;打下的十几座重城如果不能尽快稳定并控制住,则有可能遭到里应外合的反扑;还有,年关将至,朝廷各部的运转都已经超负荷,难免会有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楚钧身在前线,考虑的东西就更偏向于实际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往西夷王城有一道天险,必须走水路才能通过,现在结起了十丈深冰,神仙也难行。
  以上种种,都是让两兄弟对朝廷内外的叫好声势充耳不闻一致决定休战的原因,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什么给了西夷喘息之机,在充分且周到的计划下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是要拿下西夷,但不是用士兵的性命做赌注。
  于是,在元旦到来之前楚钧回到了王都,只余卫颉、彭征留守灵霄关巩固防线。
  宁王府一切照旧,只是前日刚下了场大雪,三院两楼的轮廓都厚重了一些,凝冰染霜,银装素裹,瑞兽铜炉里飘出几缕松炭的味道,平时习以为常,如今听着那间隔一下的噼啪声,竟觉得这座冷清的府邸有了几分烟火气息。
  到底像个家了。
  以前征战在外,身不由己,现在回了王都,楚钧上朝都是尽早去尽早回,冗杂之事一概不理,以便空出时间来陪伴端木筝,不过有一件事倒是例外。
  “皇兄,这是我在营中截获的杨奉与宋正鸿来往的信件,一共七封,全都在此。”
  他双手呈上,薛迎春立刻躬身接了过来,然后递到了御案上,楚襄看完之后又示意他分发给其他人看,一时之间,衣角的摩擦声和纸张翻动的哗哗声交织在御书房内,动静不大,气氛却异常的窒闷。
  “宋正鸿居然想利用夷军把你们都困在北地,当真是贼胆包天!”
  “最主要的目标恐怕还是陛下。”夜言修捏着那一张薄薄的信纸,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两个月之前的情景,“若是没有凌兮的阵术一路护持,恐怕我们早就中了敌人的奸计,如了他的愿了。”
  裴昭听他对岳凌兮仍沿用旧称呼,不禁皱了下眉头,又不着痕迹朝上首望了一眼,见楚襄没有异色才道:“陛下,是否立刻展开抓捕?”
  “不急。”楚襄将证据放到一边,淡然抬眸问道,“先前朕命你暗中搜集宋正鸿的罪证,办得如何了?”
  “回陛下,臣陆陆续续拿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只是……牵连甚广。”
  裴昭从身后的小黄门手中拿来一沓卷宗,然后亲自送到了楚襄面前,摞起来的高度约莫有当天的折子那么高了,光是依照不同的人就分了十几本。楚襄粗略地翻了一遍,好几个王侯公卿都在其中,不乏声名显赫之人,他眉目骤冷,将卷宗重重地甩在了御案上。
  “好一个联姻!别人是用金银财宝笼络人心,他宋正鸿是用女儿!”
  几人忙道:“陛下息怒。”
  无论是寒门还是世家,拉帮结派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联姻了,同时最有效也最稳妥,只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才能避免出现一方背叛的情况。虽说这个已经是不成文的习俗,可像宋正鸿这样悄无声息就把十几个女儿都嫁到了权贵之家的还是太少了,尽管那些王侯公卿不一定个个都受他摆布,或者做出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但在细微末节上踩界的还是不少,真要论罪怕是宗人府都装不下。
  以色易权,无耻至极。
  当所有人都在天子的怒火之下屏息不语时,楚钧却快速翻阅了所有的卷宗,发现无论是宋氏族人还是其姻亲犯的都是普通的罪,没有一条显示他们参与了刺杀和通敌的行动,在十年前的律王谋反一案上更是一片空白,这样一来,光凭几封信来指证宋正鸿就很困难了。
  换言之,能治他的罪,却不能治他的死罪。
  楚钧沉吟片刻,分析道:“他一个致仕多年的老臣子,手里可用的资源必然不多,要与西夷国师搅在一起实在不容易,其中必然有人牵线搭桥,而那个人有可能就是他的同党,甚至……是我们要找的幕后黑手。”
  裴昭顿时微微一惊:“王爷的意思是宋正鸿背后还有人?”
  楚钧颔首:“仔细想想,如此狠辣的行事手段也不符合宋正鸿的性格,卖女求荣,行善事博名声,这些都是虚伪且懦弱的人才会做的事,如果他发现我们在查十年前的事,多半会想尽办法去遮掩,而不是痛下杀手。”
  听了这话,裴昭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