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_分卷阅读_168(1 / 4)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要想做出来,她目前的医术水准、医德值不够,所以只能积累。
过几天林母和林峻、林岫离开以后,林菀和陆正霆又给省里发了电报,问问关于内窥镜等器械的事儿。
陈主任得了电报,亲自去找金大夫,跟省医院和军区医院打听一下。经过询问得知各大医院目前还没有林菀说的什么内镜手术,只有首都协和医院有内窥镜检查项目,但是也没有内镜手术,只要内腔手术都是需要大开刀的。
那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的,虽然前两年运动说资本主义万恶腐朽,可实际上文化人都知道,目前西方的科技、医疗要远远高于我们,只是因为受制于国际形势,有些技术不能交流、引进,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林菀想虽然现在搞运动不许这个那个,可你搞运动的也会得病也怕死吧?那就得好好研究医学、科学。
要想好好治病,就需要培养好的大夫,要更好地对待那些科研人员。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重新尊重善待那些高知识分子。
让他们搞科研的手去薅草锄地,简直是最奢侈的浪费。
她希望国内大的医学院,自主研发这方面,因为超声成像技术、内镜手术都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有成熟的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先进的内窥镜手术器械,那就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颅内、心脏、腹腔等的外科手术。
她还让陆正霆帮忙写了一篇很委婉的文章,先展示自己非常成功的手术案例,然后说明医学发展与基础科学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医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开发更多先进的医疗器械等等。
希望能让更多人冷静地思考对待这个问题。国内有很多科学人才,因为某些原因被下放、被撤离工作岗位,这简直是科学研究的大损失。
陆正霆那篇《论社会主义卫生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先是发表在县报纸上,之后又被地区、省报相继刊登,同时也被本省各级卫生组织引用。工业农业要发展,医疗卫生也要进步,赤脚大夫的推广杯水车薪,只是医疗人员的扩充却不是医疗技术的进步。
所以要想医疗事业进步,就需要培养更精专的医疗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学科学等等。
正好现在恢复工农兵大学招生,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各医学院相继恢复招生,培养工农兵医学生。而各医学院都是和当地的医院相结合的,一边办医院给市民看病,一边办学培训新的医学生,同时不断改进各种器械。
接近小年,林菀这边的赤脚大夫培训也正式结业。
各地培训赤脚大夫,只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速成班。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急救、处理各种急性外伤,同时能够帮助社员们开药打针止痛,这样就能缓解社员们进城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也能缓和一些社员们的负面情绪和意见,不至于出现太大的矛盾。
所以很多赤脚大夫培训期间也学不到什么,只是拿个工作证,然后回到村里在日积月累的临床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慢慢地也会成长起来。
但是林菀给他们培训不一样,不是单单让他们学点理论知识,而是和临床结合起来。
她觉得与其让他们短短的俩月方方面面都学,不如因材施教,把学员们分成几类,有的适合学草药,有的适合学针灸,有的适合学西医,有的适合学中医内科等等。这么分类以后,她教得轻松,他们学得轻松,还能给她当助手给社员们看病。
林菀还从中发现了两个不错的苗子,年轻好学,就给对方大队申请让他们留下,让那个大队另外派人再来学。
“林大夫,我们能回去当大夫吗?感觉才学了一点皮毛,至少还得学三五年才行呢。”学得越认真越专心的学生,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就越想留在林菀身边踏踏实实学几年。
而那些没学多少东西,只学个皮毛的,反而觉得自己厉害得不行,已经可以进医院工作,巴不得立刻回村当大夫试试自己的本事。
林菀笑道:“这不是还有医院嘛。只要超出你们诊断范围,就开条子让他们来医院。咱们医院不用打申请,随来随检查。”
哪怕路远,只要自己备足粮食,来了以后可以借住老乡家,一点问题都没有。
林菀这边培训结束,紧接着她和陆正霆一起去县医院汇报工作,顺便让县医院抽查赤脚大夫们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她的工作完成度。
经过考察,这一批学员比以往任何一批学得更加扎实,而且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不像从前多半是应付任务。
宋院长很高兴,在年底总结大会上连夸林菀,“这才是尊重医学尊重病人,以后还请林大夫专门负责培训乡下学员这一块。”
林菀也提出学员们需要每年都来进修,而不是学那么俩月就万事大吉的。
宋院长很高兴,“进修,让他们轮流半年学一个月。这可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啊。”
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绩,是符合当下国情和国策的。因为很多地方的大队医疗、赤脚大夫都是摆设,根本不能看病。但是他们县的赤脚大夫,却是真的大夫,大队医疗也有六成的大队都重新办起来。
在县卫生组织以及县医院的推动下,第二年春天地区革委会宣传部门的记者前来采访了林菀,写了一篇《从五柳大队看乡村医疗的成功以及乡村赤脚大夫的自我提升之路》。 ↑返回顶部↑
过几天林母和林峻、林岫离开以后,林菀和陆正霆又给省里发了电报,问问关于内窥镜等器械的事儿。
陈主任得了电报,亲自去找金大夫,跟省医院和军区医院打听一下。经过询问得知各大医院目前还没有林菀说的什么内镜手术,只有首都协和医院有内窥镜检查项目,但是也没有内镜手术,只要内腔手术都是需要大开刀的。
那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的,虽然前两年运动说资本主义万恶腐朽,可实际上文化人都知道,目前西方的科技、医疗要远远高于我们,只是因为受制于国际形势,有些技术不能交流、引进,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林菀想虽然现在搞运动不许这个那个,可你搞运动的也会得病也怕死吧?那就得好好研究医学、科学。
要想好好治病,就需要培养好的大夫,要更好地对待那些科研人员。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重新尊重善待那些高知识分子。
让他们搞科研的手去薅草锄地,简直是最奢侈的浪费。
她希望国内大的医学院,自主研发这方面,因为超声成像技术、内镜手术都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有成熟的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先进的内窥镜手术器械,那就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颅内、心脏、腹腔等的外科手术。
她还让陆正霆帮忙写了一篇很委婉的文章,先展示自己非常成功的手术案例,然后说明医学发展与基础科学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医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开发更多先进的医疗器械等等。
希望能让更多人冷静地思考对待这个问题。国内有很多科学人才,因为某些原因被下放、被撤离工作岗位,这简直是科学研究的大损失。
陆正霆那篇《论社会主义卫生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先是发表在县报纸上,之后又被地区、省报相继刊登,同时也被本省各级卫生组织引用。工业农业要发展,医疗卫生也要进步,赤脚大夫的推广杯水车薪,只是医疗人员的扩充却不是医疗技术的进步。
所以要想医疗事业进步,就需要培养更精专的医疗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学科学等等。
正好现在恢复工农兵大学招生,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各医学院相继恢复招生,培养工农兵医学生。而各医学院都是和当地的医院相结合的,一边办医院给市民看病,一边办学培训新的医学生,同时不断改进各种器械。
接近小年,林菀这边的赤脚大夫培训也正式结业。
各地培训赤脚大夫,只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速成班。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急救、处理各种急性外伤,同时能够帮助社员们开药打针止痛,这样就能缓解社员们进城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也能缓和一些社员们的负面情绪和意见,不至于出现太大的矛盾。
所以很多赤脚大夫培训期间也学不到什么,只是拿个工作证,然后回到村里在日积月累的临床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慢慢地也会成长起来。
但是林菀给他们培训不一样,不是单单让他们学点理论知识,而是和临床结合起来。
她觉得与其让他们短短的俩月方方面面都学,不如因材施教,把学员们分成几类,有的适合学草药,有的适合学针灸,有的适合学西医,有的适合学中医内科等等。这么分类以后,她教得轻松,他们学得轻松,还能给她当助手给社员们看病。
林菀还从中发现了两个不错的苗子,年轻好学,就给对方大队申请让他们留下,让那个大队另外派人再来学。
“林大夫,我们能回去当大夫吗?感觉才学了一点皮毛,至少还得学三五年才行呢。”学得越认真越专心的学生,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就越想留在林菀身边踏踏实实学几年。
而那些没学多少东西,只学个皮毛的,反而觉得自己厉害得不行,已经可以进医院工作,巴不得立刻回村当大夫试试自己的本事。
林菀笑道:“这不是还有医院嘛。只要超出你们诊断范围,就开条子让他们来医院。咱们医院不用打申请,随来随检查。”
哪怕路远,只要自己备足粮食,来了以后可以借住老乡家,一点问题都没有。
林菀这边培训结束,紧接着她和陆正霆一起去县医院汇报工作,顺便让县医院抽查赤脚大夫们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她的工作完成度。
经过考察,这一批学员比以往任何一批学得更加扎实,而且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不像从前多半是应付任务。
宋院长很高兴,在年底总结大会上连夸林菀,“这才是尊重医学尊重病人,以后还请林大夫专门负责培训乡下学员这一块。”
林菀也提出学员们需要每年都来进修,而不是学那么俩月就万事大吉的。
宋院长很高兴,“进修,让他们轮流半年学一个月。这可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啊。”
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绩,是符合当下国情和国策的。因为很多地方的大队医疗、赤脚大夫都是摆设,根本不能看病。但是他们县的赤脚大夫,却是真的大夫,大队医疗也有六成的大队都重新办起来。
在县卫生组织以及县医院的推动下,第二年春天地区革委会宣传部门的记者前来采访了林菀,写了一篇《从五柳大队看乡村医疗的成功以及乡村赤脚大夫的自我提升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