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丫鬟奋斗日常_分卷阅读_80(1 / 4)
湛大方才听她说的话,也觉有理,正思量着如何跟族老们商议。从高姨娘手上接过那些写满字纸,笑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一看,却入神了。
原来朱绣把族志中记载的所有领恤银的丁口都列到一起。历年来,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户受恤,因何受恤,始于哪年,其父母妻儿名姓皆写在之下,父母高寿卒年,妻子改嫁与否,儿女嫁娶进学皆列的明白。另有亲兄弟人数、亲侄子侄女人数也作简单计数。
这些东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记录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谱,难为冬子媳妇能耐心找出来,还罗列的这么清楚。湛大先还只赞儿媳妇心细,脑子也好使,可翻到后几页时,脸上就沉了下来。
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这会儿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两个人悄悄往角落里挪一挪。
湛大且没功夫理这俩闲人呢,将前头的细录放下,只擎着最后几页,手来回抖几下那纸,严肃道:“冬子媳妇,这事非同小可,你没弄错?”
朱绣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儿媳也怕错了,核对了好几遍,还把摘自族志或族谱哪处都记在各页的背面,以备查对。肯定没错!”
湛大一摔那纸,气道:“好呀,真好!儿郎们为族里流血用命,给妻小的几两银子都有人眼红贪墨!”
朱绣便不说话了,依她看来,说旁人贪墨,不如说其老父母偏心更准确。其实细想也能明白,这时候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孝顺是天大的事,若是谁家的老人犯了左,族里也很难管。
那些为族中做了贡献,丢命或残疾的,许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好几个亲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一处儿,族里给的恤银都是直接送去他父母手上的。有的人家,老爷子老太太心疼去了的儿子留下的那点子骨血,厚待几分,原也是应该的,孩子们承了他们父亲的遗泽,谁也不能挑剔。可有明理的就有糊涂的,有些老人家自觉得依靠别的儿孙养老,不免偏心别的房头,若是稍稍偏向也还罢了,孤儿寡母即便苦些也能活下去。
最怕的就是那种心全歪了的老人,尤其是去了的儿子屋里只有闺女的,那可真是泡到黄连水里了。受宠的那房只要推出一个儿子来说要过继给他叔伯,好叫他叔伯在地下能受香火祭拜,这话出来,那留下的闺女一辈子就赔进去了,嫁人不是为她自己或是寡母,反倒是为了堂兄弟的前程作关系。先前说族谱中记载的那个逼死弟媳妇的,就是如此,长房不仅把恤银贪了,还圈着守寡的兄弟媳妇和小侄女日日作活计,更有甚者,要把小侄女嫁给一个大她三旬孙子都抱上了的老鳏夫。她寡母为这寻了短,才闹得叫族里插手。
虽说把长房一家都出了族,可好几年外头没听到一点风声,要说没有上头的两位老人参与,谁都不信。只因那家老人儿辈分高,且老迈的没几年活头,族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他们追究。族里发嫁了那小闺女,那女孩儿也恨上了湛家,朱绣想起大嫂子曾经说过的话,那女子自出嫁后,就与母族断了联系,再没有回来过。
湛大闭了闭眼:四十六户受恤的,总共有一百零三个子女,其中儿郎六十一人,闺女四十二人。儿郎里进武学的只有七个,进湛氏蒙学的也只二十人。闺女更了不得,光夭折的,就十一人;其余三十一人,足有六成十五就外嫁了,婆家更是千奇百怪,连作小的都有两个。
武学还罢了,那是要花许多银钱的。只因湛氏子孙多在行伍里吃饭,才常有人家把孩子送去武学,像湛冬,不仅入过武学,还专门拜了武师傅,这原也得看各家的财力。可这入蒙学的比例就忒低了,要知道湛氏的蒙学可是不要束脩的,族里的小子们只要愿意学,都可以就学,只抛费些笔墨纸砚罢了。湛氏的家塾只启蒙用,寻常族人大都会把儿孙送去念二三年,好能识的几个字,行走外头不至于连个契书都看不懂。
祖辈好几代下来,湛氏在祖茔附近置下许多的田庄地亩,这是祭祀供给之用,就是日后获罪败落了,因历朝历代都有这“凡祖茔祭祀产业皆不入官”的规矩,这些祭祀产业并不会被抄走,是一族的根基后路所在。湛氏的家塾就在此处,族地里每年出息的钱粮,不止能供给族里放恤、立学、奉养孤寡,还能抽出一笔奖励上进的年轻儿郎们。每年岁末,更会每家每户的发几两节钱。
况且湛家的族地,都是佃给自家的族人种的,收的租子也比外头低一成,族地都是上等田,只这一成,就是一笔不小的进账。是以,湛氏族人,穷苦落魄的极少,每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家底儿。
可就是有家底儿,六十来个小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入了族里的蒙学,其余都早早讨生计去了。儿郎们都这样,更别提闺女们。这说明什么,说明族里每年拿出几百上千的银子,养肥了吸血的蛀虫,却没护好这些失怙的可怜孩子。
朱绣指了指最末的那张,只道:“外嫁的女子,族谱上只记载了她们的夫家名姓。这丈夫的年龄、婆家家境,还有是否有嫁妆以及多寡,都是我向大嫂打听来的。只是些太早了,大嫂也没听说过,是向六婶问的。我整理出来之后,大嫂帮我一一向族里伯娘婶母们核实过,能作得准数。”
“两个给人作小的姑娘,是离得挺远的一支,是一家子的姊妹。因族里定下的规矩,这恤银在其父母亡故、儿女嫁娶之后就不会再给,这家老人早去了的,只有这两个姑娘跟着叔婶过活,是以这家把两个姑娘留的老大,不肯发嫁。里头的姐姐二十二,妹子十九岁的时候,族里修族谱,他们家才急急忙忙打发这两姊妹出门子。才开始还瞒着说嫁去了她们婶子娘家,谁知过了几年,才露出来原来是卖给富户作小了。大嫂子说因时过境迁,族里只罚了这家子三年不能佃族里的地,不能领年节银子……”
“混账!这样黑心狠毒的,就该逐出族里去!”湛大气的直运气:“没得教坏了族人!”
朱绣摇摇头,因道:“爹,我原本想着等合适的时机再提。只是这次跟着相公出征的族人三死一伤,若不趁早先拟定了细章程,叫族里赶前头按旧例作为起来,岂不是横生枝节。也叫人不服。”
湛大道:“这战报上也有错漏的。我已同族老们说好,等冬子带着几个儿郎的骨灰回来,由他亲自去磕头报丧,那时族里再恤抚其父母家眷。你做的很好,若不是你心细,只怕老子轻易想不到这上头去……”
湛大说着,没忍住粗了口。
“依你想,怎么定细了规矩?”
朱绣见问,说道:“一是要人监管,每月每季每年,都有专人掌管监察之责,并要记录下来,以备后面查对。这监管的人须得公正严明,三四个相互掣肘,一年一轮换,如此周流,方能常保更周全些。二是细定了恤银和监管的则例。恤银分作两份,一份给其父母,一份与其妻儿。给其父母者只随其父母意思,只要老人家不受逼迫就罢。给其妻儿的,却要受监管:若其妻二嫁,这银子需得由族里监管着,只作养育孩子们的,账目要清晰,不合理处定然要追究;若其妻意欲守着,也可选择是否把恤银存放族里,咱们族里养着一屋子的账房,若要用,只管现向账房取去,并不多费很多事……三是根据各户的家境实情,作出划分恤银的标准来,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里多给些并不为过。不分嫡支旁支一视同仁就是。四是……”
朱绣说了一通,湛大听得十分认真。
末了,朱绣笑道:“这是儿媳一点子想头,粗陋浅显的很。爹只听一听,具体的则例,还需得您和族老们商议。另外我想着,咱们家里每年也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里的孤寡老幼,只是这银钱好给,老人和孩子们却难以买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头的商户蒙骗。况且多有族人在行伍里当差的,几日不能着家也是常事,咱们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还安全,却也离城远些儿,家用的东西,倒得赖着伯娘嫂子们走半日到城里镇上去买卖,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着这回,咱们家拿出一笔钱来,助族中在村子里开一个南北杂货铺子,卖些针头巴脑、布料棉花之类的,不为利益,只图个实惠便利。这买卖归于族中经营,只要监管的好,诚信实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愿意去,这么着,不怕弄不长久。族里的小子们有那合适的还能练些交际应酬的本事。”省的一个个出去,不是憨实的,就是和自己的那个似的冷着一张脸,个个不善言辞。
湛大分外欣慰,抚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儿媳妇心有沟壑,冬子这媳妇娶得好极了。不仅心细有巧思,更难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说的那些细例,虽对族里好,却免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况且她说的那监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仅能用在恤银上,族里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这样一个监察的班子来,凭他是谁,就算是族长,也轻易弄不成鬼儿。这法子出来,对宗族极好,却也分薄了族长与族老们的权利。冬子媳妇只说恤银上的监管的事,不提别的族务,是她的分寸;想出这法子,却又提出自家出银子为宗族办个杂货铺子,上了紧箍咒又给个甜果子,这是她周全。
湛大心里得意,就要往外头去,与族老们商议。 ↑返回顶部↑
原来朱绣把族志中记载的所有领恤银的丁口都列到一起。历年来,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户受恤,因何受恤,始于哪年,其父母妻儿名姓皆写在之下,父母高寿卒年,妻子改嫁与否,儿女嫁娶进学皆列的明白。另有亲兄弟人数、亲侄子侄女人数也作简单计数。
这些东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记录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谱,难为冬子媳妇能耐心找出来,还罗列的这么清楚。湛大先还只赞儿媳妇心细,脑子也好使,可翻到后几页时,脸上就沉了下来。
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这会儿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两个人悄悄往角落里挪一挪。
湛大且没功夫理这俩闲人呢,将前头的细录放下,只擎着最后几页,手来回抖几下那纸,严肃道:“冬子媳妇,这事非同小可,你没弄错?”
朱绣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儿媳也怕错了,核对了好几遍,还把摘自族志或族谱哪处都记在各页的背面,以备查对。肯定没错!”
湛大一摔那纸,气道:“好呀,真好!儿郎们为族里流血用命,给妻小的几两银子都有人眼红贪墨!”
朱绣便不说话了,依她看来,说旁人贪墨,不如说其老父母偏心更准确。其实细想也能明白,这时候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孝顺是天大的事,若是谁家的老人犯了左,族里也很难管。
那些为族中做了贡献,丢命或残疾的,许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好几个亲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一处儿,族里给的恤银都是直接送去他父母手上的。有的人家,老爷子老太太心疼去了的儿子留下的那点子骨血,厚待几分,原也是应该的,孩子们承了他们父亲的遗泽,谁也不能挑剔。可有明理的就有糊涂的,有些老人家自觉得依靠别的儿孙养老,不免偏心别的房头,若是稍稍偏向也还罢了,孤儿寡母即便苦些也能活下去。
最怕的就是那种心全歪了的老人,尤其是去了的儿子屋里只有闺女的,那可真是泡到黄连水里了。受宠的那房只要推出一个儿子来说要过继给他叔伯,好叫他叔伯在地下能受香火祭拜,这话出来,那留下的闺女一辈子就赔进去了,嫁人不是为她自己或是寡母,反倒是为了堂兄弟的前程作关系。先前说族谱中记载的那个逼死弟媳妇的,就是如此,长房不仅把恤银贪了,还圈着守寡的兄弟媳妇和小侄女日日作活计,更有甚者,要把小侄女嫁给一个大她三旬孙子都抱上了的老鳏夫。她寡母为这寻了短,才闹得叫族里插手。
虽说把长房一家都出了族,可好几年外头没听到一点风声,要说没有上头的两位老人参与,谁都不信。只因那家老人儿辈分高,且老迈的没几年活头,族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他们追究。族里发嫁了那小闺女,那女孩儿也恨上了湛家,朱绣想起大嫂子曾经说过的话,那女子自出嫁后,就与母族断了联系,再没有回来过。
湛大闭了闭眼:四十六户受恤的,总共有一百零三个子女,其中儿郎六十一人,闺女四十二人。儿郎里进武学的只有七个,进湛氏蒙学的也只二十人。闺女更了不得,光夭折的,就十一人;其余三十一人,足有六成十五就外嫁了,婆家更是千奇百怪,连作小的都有两个。
武学还罢了,那是要花许多银钱的。只因湛氏子孙多在行伍里吃饭,才常有人家把孩子送去武学,像湛冬,不仅入过武学,还专门拜了武师傅,这原也得看各家的财力。可这入蒙学的比例就忒低了,要知道湛氏的蒙学可是不要束脩的,族里的小子们只要愿意学,都可以就学,只抛费些笔墨纸砚罢了。湛氏的家塾只启蒙用,寻常族人大都会把儿孙送去念二三年,好能识的几个字,行走外头不至于连个契书都看不懂。
祖辈好几代下来,湛氏在祖茔附近置下许多的田庄地亩,这是祭祀供给之用,就是日后获罪败落了,因历朝历代都有这“凡祖茔祭祀产业皆不入官”的规矩,这些祭祀产业并不会被抄走,是一族的根基后路所在。湛氏的家塾就在此处,族地里每年出息的钱粮,不止能供给族里放恤、立学、奉养孤寡,还能抽出一笔奖励上进的年轻儿郎们。每年岁末,更会每家每户的发几两节钱。
况且湛家的族地,都是佃给自家的族人种的,收的租子也比外头低一成,族地都是上等田,只这一成,就是一笔不小的进账。是以,湛氏族人,穷苦落魄的极少,每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家底儿。
可就是有家底儿,六十来个小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入了族里的蒙学,其余都早早讨生计去了。儿郎们都这样,更别提闺女们。这说明什么,说明族里每年拿出几百上千的银子,养肥了吸血的蛀虫,却没护好这些失怙的可怜孩子。
朱绣指了指最末的那张,只道:“外嫁的女子,族谱上只记载了她们的夫家名姓。这丈夫的年龄、婆家家境,还有是否有嫁妆以及多寡,都是我向大嫂打听来的。只是些太早了,大嫂也没听说过,是向六婶问的。我整理出来之后,大嫂帮我一一向族里伯娘婶母们核实过,能作得准数。”
“两个给人作小的姑娘,是离得挺远的一支,是一家子的姊妹。因族里定下的规矩,这恤银在其父母亡故、儿女嫁娶之后就不会再给,这家老人早去了的,只有这两个姑娘跟着叔婶过活,是以这家把两个姑娘留的老大,不肯发嫁。里头的姐姐二十二,妹子十九岁的时候,族里修族谱,他们家才急急忙忙打发这两姊妹出门子。才开始还瞒着说嫁去了她们婶子娘家,谁知过了几年,才露出来原来是卖给富户作小了。大嫂子说因时过境迁,族里只罚了这家子三年不能佃族里的地,不能领年节银子……”
“混账!这样黑心狠毒的,就该逐出族里去!”湛大气的直运气:“没得教坏了族人!”
朱绣摇摇头,因道:“爹,我原本想着等合适的时机再提。只是这次跟着相公出征的族人三死一伤,若不趁早先拟定了细章程,叫族里赶前头按旧例作为起来,岂不是横生枝节。也叫人不服。”
湛大道:“这战报上也有错漏的。我已同族老们说好,等冬子带着几个儿郎的骨灰回来,由他亲自去磕头报丧,那时族里再恤抚其父母家眷。你做的很好,若不是你心细,只怕老子轻易想不到这上头去……”
湛大说着,没忍住粗了口。
“依你想,怎么定细了规矩?”
朱绣见问,说道:“一是要人监管,每月每季每年,都有专人掌管监察之责,并要记录下来,以备后面查对。这监管的人须得公正严明,三四个相互掣肘,一年一轮换,如此周流,方能常保更周全些。二是细定了恤银和监管的则例。恤银分作两份,一份给其父母,一份与其妻儿。给其父母者只随其父母意思,只要老人家不受逼迫就罢。给其妻儿的,却要受监管:若其妻二嫁,这银子需得由族里监管着,只作养育孩子们的,账目要清晰,不合理处定然要追究;若其妻意欲守着,也可选择是否把恤银存放族里,咱们族里养着一屋子的账房,若要用,只管现向账房取去,并不多费很多事……三是根据各户的家境实情,作出划分恤银的标准来,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里多给些并不为过。不分嫡支旁支一视同仁就是。四是……”
朱绣说了一通,湛大听得十分认真。
末了,朱绣笑道:“这是儿媳一点子想头,粗陋浅显的很。爹只听一听,具体的则例,还需得您和族老们商议。另外我想着,咱们家里每年也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里的孤寡老幼,只是这银钱好给,老人和孩子们却难以买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头的商户蒙骗。况且多有族人在行伍里当差的,几日不能着家也是常事,咱们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还安全,却也离城远些儿,家用的东西,倒得赖着伯娘嫂子们走半日到城里镇上去买卖,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着这回,咱们家拿出一笔钱来,助族中在村子里开一个南北杂货铺子,卖些针头巴脑、布料棉花之类的,不为利益,只图个实惠便利。这买卖归于族中经营,只要监管的好,诚信实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愿意去,这么着,不怕弄不长久。族里的小子们有那合适的还能练些交际应酬的本事。”省的一个个出去,不是憨实的,就是和自己的那个似的冷着一张脸,个个不善言辞。
湛大分外欣慰,抚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儿媳妇心有沟壑,冬子这媳妇娶得好极了。不仅心细有巧思,更难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说的那些细例,虽对族里好,却免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况且她说的那监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仅能用在恤银上,族里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这样一个监察的班子来,凭他是谁,就算是族长,也轻易弄不成鬼儿。这法子出来,对宗族极好,却也分薄了族长与族老们的权利。冬子媳妇只说恤银上的监管的事,不提别的族务,是她的分寸;想出这法子,却又提出自家出银子为宗族办个杂货铺子,上了紧箍咒又给个甜果子,这是她周全。
湛大心里得意,就要往外头去,与族老们商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