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零年代末_分卷阅读_28(1 / 4)
后来,赵梦如死了,这件事多年来就只有王芬兰知晓。直到去年周翠花唆使老周头把周燕嫁去李家,王芬兰一个憋不住,忍不住说了一嘴。
当时老周头听了过后的原话是,三房人都死了,那个团长住哪,他们又不知道。就算找到人,人家认不认这事儿还说不清,就他们这样的人家,还是甭去想攀高枝了。
孙梅那时候就在想,如果那门娃娃亲真作数,那周燕就是团长的儿媳妇,周燕就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但是现在,她又想,周燕本事大,能自己买房过户,那么她的对象肯定会自个儿找。
万一周燕和她对象你侬我侬,情正浓时,这个时候娃娃亲对象突然找上门棒打鸳鸯,以那团长的背景势力,周燕该怎么办哟!
对此周建军毫无压力的表示,“我说你就是成日东想西想,想得太多。这都过去多少年的事儿了,兴许人家团长忘了这茬事儿都不一定。就算人家记得,这都建国以后了,建国前订的娃娃亲还能作数儿?别傻了!”
三房屋外无意偷听的周燕赞同的点点头,就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娃娃亲,她可不认!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潮流女性,当然要自由恋爱!她才不会被这莫须有的婚约束缚!
整理好情绪,周燕敲响三房的门,夫妻二人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一样,手忙脚乱的开门,瞧见她捧一大堆衣料、红糖、芝麻白面点心等等稀罕物儿放在屋里的小木桌上。孙梅红了眼,连说几句好闺女,娘这些年没白疼你之类的话。
周建国生怕她再说其他胡话惹周燕尴尬,便借口给周燕打灯送她回屋里,在院子对周燕说:“你四婶就是那样儿,想孩子都想疯了,把一腔母爱都用在了你的身上。我知道你不愿意过继到四房,认她做娘。但是能不能看在她一直对你掏心掏肺的份儿上,对她多担待一点?”
经过金三角一事,拥有共同秘密的周建国和周燕,叔侄俩的关系明显飞跃进步,既是朋友,又像是父女。
见识了周燕的本事后,周建国就试探性的问了问周燕愿不愿意过继到四房来,被周燕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倒不是周燕狠心,而是她一直想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若是再认一对爹娘,就得像周老太太一样,天天管东管西把她拘在上水村,直到她嫁做人妇为止。那她向往的独居生活,何时才来啊!
所以周燕无奈:“四叔,我心里明白,这不,我买的好东西,除了奶,就四婶独一无二的有吗?”
这倒也是,这么多稀罕贵重的东西,想来花了不少周燕不少私房钱。即便周燕没过继到四房,可就冲她这些一般村里人都用不上吃不上的东西,就算亲生闺女,也做不到这么大方吧。
周建国顿觉尴尬,忙转移话题说:“行了,知道你有心了。早点睡吧,明儿还要早起。”说罢扭头就走。
“四叔,您等等。”周燕忙叫住他,小声问:“前段时间我听四婶说,您想再去金三角闯闯做生意?”
“是有这么个想法。”周建国一边心里嘀咕自家婆娘咋啥都跟侄女儿说,一面点头,“你也知道你姑和你闷子哥他们做的那营生,我们就去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跟着他们赚了不少。这些钱,在乡下种一辈子的地都赚不了。我本来就不爱做那吃力不讨好的种地活儿,既然那里好挣钱,就想再次去捞些本儿。”
“可是,金三角太危险了。”周燕皱眉,“现在护照不好办,您要去的话,又得走湄公河,您就不怕……”
道理周建国都懂,想到在湄公河经历的一幕幕险境,周建国头皮都麻了。可他从小就不是个种地的料,种啥都不得劲儿,一下地就觉得自己快死了一样,对种地这事儿,他一直都有一种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厌恶和恐惧。好似在地里种的不是地,而是他的青春,他的命似的。
年轻的时候他也曾跟着几个行商跑过腿做倒爷,可那时候时局动乱,国家还未成立,处处是劫匪。他被劫过几次货物钱财后,又心灰意冷的回到上水村种地。
但种地的日子实在太无聊,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顶着风吹日晒,日日佝偻着身体埋头伺弄庄稼。累不说,还看天吃饭,要是老天爷不给脸,那日子可就真难过了。
而且一年忙到头,除了自家的口粮,剩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儿,收入也忒低。
就拿周建国来说,从他成年到至今也有十几年,他兜里统共不过五块钱儿。可去了一趟金三角,不说像周燕一样收入几大千,他兜里好歹也赚了一两百块大钱。这放在整个村的男人堆里,他是头一个暴发户男人。
手头有了钱儿,周建国就不想再在地里刨食儿了,总想利用手头的钱做门赚钱的营生,让自家婆娘老娘不必那么劳累,呆在家里享福就成。
可这几年国家管的严,根本不允许私自买卖,周建国在家蹲了大半年,心里痒痒的厉害。还是决定冒险再次去趟金三角,万一啥事儿都没有,他可不就大赚一笔。
得知周建国的想法,周燕沉默了一阵,然后小心的提意见,“四叔,湄公河太过危险,一不小心小命就没了。您要实在想做营生的话,不如走水路做行商?”
以前做行商怕打劫,自从建国后,各地都驻扎有军队,全民身体素质都不错,这种被打劫的现象其实很少。
不过现在做行商还是很难,首先要避开国家各路军队政府盘查,然后要避人耳目把货安全送到转卖地点,接着又要倒货回来卖,或者直接回来。如果走陆路的话,相信不出县城就能被抓住蹲号子。
但水路不同,这个时候国家的重心都放在“三年赶英,五面超美”的各种钢铁纺织种植上,对水路轮船之类把管控并不严格,也就给那些有心做水商的有船人,有了投机倒把的机会。
周燕的想法很简单,上水村临江,村里的男人们从小就在江边溪流旁长大,各个都识水性。
以周建国那能说会道的活灵性子,只要造一艘木船,上面装上要倒卖的货物,顺着江流一路往下。再到长江上游的分枝金沙江前往云南。把货带到云南奔子栏倒卖,那样只要避开夏季江流涨洪水,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返回顶部↑
当时老周头听了过后的原话是,三房人都死了,那个团长住哪,他们又不知道。就算找到人,人家认不认这事儿还说不清,就他们这样的人家,还是甭去想攀高枝了。
孙梅那时候就在想,如果那门娃娃亲真作数,那周燕就是团长的儿媳妇,周燕就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但是现在,她又想,周燕本事大,能自己买房过户,那么她的对象肯定会自个儿找。
万一周燕和她对象你侬我侬,情正浓时,这个时候娃娃亲对象突然找上门棒打鸳鸯,以那团长的背景势力,周燕该怎么办哟!
对此周建军毫无压力的表示,“我说你就是成日东想西想,想得太多。这都过去多少年的事儿了,兴许人家团长忘了这茬事儿都不一定。就算人家记得,这都建国以后了,建国前订的娃娃亲还能作数儿?别傻了!”
三房屋外无意偷听的周燕赞同的点点头,就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娃娃亲,她可不认!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潮流女性,当然要自由恋爱!她才不会被这莫须有的婚约束缚!
整理好情绪,周燕敲响三房的门,夫妻二人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一样,手忙脚乱的开门,瞧见她捧一大堆衣料、红糖、芝麻白面点心等等稀罕物儿放在屋里的小木桌上。孙梅红了眼,连说几句好闺女,娘这些年没白疼你之类的话。
周建国生怕她再说其他胡话惹周燕尴尬,便借口给周燕打灯送她回屋里,在院子对周燕说:“你四婶就是那样儿,想孩子都想疯了,把一腔母爱都用在了你的身上。我知道你不愿意过继到四房,认她做娘。但是能不能看在她一直对你掏心掏肺的份儿上,对她多担待一点?”
经过金三角一事,拥有共同秘密的周建国和周燕,叔侄俩的关系明显飞跃进步,既是朋友,又像是父女。
见识了周燕的本事后,周建国就试探性的问了问周燕愿不愿意过继到四房来,被周燕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倒不是周燕狠心,而是她一直想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若是再认一对爹娘,就得像周老太太一样,天天管东管西把她拘在上水村,直到她嫁做人妇为止。那她向往的独居生活,何时才来啊!
所以周燕无奈:“四叔,我心里明白,这不,我买的好东西,除了奶,就四婶独一无二的有吗?”
这倒也是,这么多稀罕贵重的东西,想来花了不少周燕不少私房钱。即便周燕没过继到四房,可就冲她这些一般村里人都用不上吃不上的东西,就算亲生闺女,也做不到这么大方吧。
周建国顿觉尴尬,忙转移话题说:“行了,知道你有心了。早点睡吧,明儿还要早起。”说罢扭头就走。
“四叔,您等等。”周燕忙叫住他,小声问:“前段时间我听四婶说,您想再去金三角闯闯做生意?”
“是有这么个想法。”周建国一边心里嘀咕自家婆娘咋啥都跟侄女儿说,一面点头,“你也知道你姑和你闷子哥他们做的那营生,我们就去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跟着他们赚了不少。这些钱,在乡下种一辈子的地都赚不了。我本来就不爱做那吃力不讨好的种地活儿,既然那里好挣钱,就想再次去捞些本儿。”
“可是,金三角太危险了。”周燕皱眉,“现在护照不好办,您要去的话,又得走湄公河,您就不怕……”
道理周建国都懂,想到在湄公河经历的一幕幕险境,周建国头皮都麻了。可他从小就不是个种地的料,种啥都不得劲儿,一下地就觉得自己快死了一样,对种地这事儿,他一直都有一种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厌恶和恐惧。好似在地里种的不是地,而是他的青春,他的命似的。
年轻的时候他也曾跟着几个行商跑过腿做倒爷,可那时候时局动乱,国家还未成立,处处是劫匪。他被劫过几次货物钱财后,又心灰意冷的回到上水村种地。
但种地的日子实在太无聊,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顶着风吹日晒,日日佝偻着身体埋头伺弄庄稼。累不说,还看天吃饭,要是老天爷不给脸,那日子可就真难过了。
而且一年忙到头,除了自家的口粮,剩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儿,收入也忒低。
就拿周建国来说,从他成年到至今也有十几年,他兜里统共不过五块钱儿。可去了一趟金三角,不说像周燕一样收入几大千,他兜里好歹也赚了一两百块大钱。这放在整个村的男人堆里,他是头一个暴发户男人。
手头有了钱儿,周建国就不想再在地里刨食儿了,总想利用手头的钱做门赚钱的营生,让自家婆娘老娘不必那么劳累,呆在家里享福就成。
可这几年国家管的严,根本不允许私自买卖,周建国在家蹲了大半年,心里痒痒的厉害。还是决定冒险再次去趟金三角,万一啥事儿都没有,他可不就大赚一笔。
得知周建国的想法,周燕沉默了一阵,然后小心的提意见,“四叔,湄公河太过危险,一不小心小命就没了。您要实在想做营生的话,不如走水路做行商?”
以前做行商怕打劫,自从建国后,各地都驻扎有军队,全民身体素质都不错,这种被打劫的现象其实很少。
不过现在做行商还是很难,首先要避开国家各路军队政府盘查,然后要避人耳目把货安全送到转卖地点,接着又要倒货回来卖,或者直接回来。如果走陆路的话,相信不出县城就能被抓住蹲号子。
但水路不同,这个时候国家的重心都放在“三年赶英,五面超美”的各种钢铁纺织种植上,对水路轮船之类把管控并不严格,也就给那些有心做水商的有船人,有了投机倒把的机会。
周燕的想法很简单,上水村临江,村里的男人们从小就在江边溪流旁长大,各个都识水性。
以周建国那能说会道的活灵性子,只要造一艘木船,上面装上要倒卖的货物,顺着江流一路往下。再到长江上游的分枝金沙江前往云南。把货带到云南奔子栏倒卖,那样只要避开夏季江流涨洪水,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