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嫁给昏君之后_分卷阅读_93(1 / 4)
李嬷嬷蹙眉道:“我总觉得建昌伯夫人的目的并不是让太子把小殿下抱过去养那么简单,她可能另有目的。”
太子是储君,事关大周国柞延绵,不同于其他皇子,太后去抚养太子的理由并不充足,而且建昌伯夫人眼神闪烁,似乎另有图谋。只是口风紧,李嬷嬷暗地里也没有打探出来。
王琼姿心里疑虑加重,并不表现出来,笑道:“多谢嬷嬷提点,我都知道了,会注意的。”
李嬷嬷见皇后听进去了,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告辞,次日就出宫了。
这些事情王琼姿不打算瞒着李逸,将李嬷嬷的话给李逸说了,道:“不知这个建昌伯夫人又在搞什么鬼?”
“她能做什么,不过就是挑事生非,再就是从太后那里搂好处呗!”李逸不甚在意,建昌伯被他削了几次后,老实了许多,近两年来都没有给他惹事,他现在对这舅舅并不关心。
“我不管!”王琼姿揪着他的衣领子,气呼呼地说,“她敢多次撺掇太后把宁儿抱过去养,那就是我的仇人。现在宁儿是太子,太后不好抱过去,咱们要是在有了其他孩子呢?”
李逸头疼:“建昌伯夫人真是个烦人的婆娘!要不是她生了几个儿子,我早让建昌伯休了她了!行吧,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给了王琼姿一块锦衣卫的令牌,然后把徐勉拨给她使用,随她去了,反正娘子开心就好。
李逸最近也很烦,关于朝堂上的事情。朝臣们铆劲儿参马大成扰民侵利,擅权做歹,再有就是引着皇帝学坏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李逸烦不胜烦,罗翔折了,他留着这马大成还有用。李逸所想的就是,他可以即刻就杀了马大成,但是必须建立在他自己想这么做的基础上,而不是被朝臣逼着杀。
阁老刘迁又开始闹致仕,李逸这回做了面子功夫,劝了两回,再第三回刘迁上书致仕时,给批了,同时给出理由,刘迁年纪太大,准予他乞骸骨,加封他为太保,风风光光送他回老家。
朝堂民间并未因此起太大的风浪。李逸早已不是那个刚登基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皇帝了,这些年来他施行的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的,减税的开展海外贸易,南倭北虏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从外国引进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粮,是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李逸这几年的风评很不错。
马大成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依旧风光无比。他甚至还找了借口,打击了不少反对他的臣子,贬了好几个官员出京,还重重惩罚了一个六部给事中,对此李逸视若无睹。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短,晚安,明天见。
144、第 144 章
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查起人的阴私来也很厉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勉就将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琼姿看了徐勉的报告,简直是又气又好笑,这天底下还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吗,必须没有。 ↑返回顶部↑
太子是储君,事关大周国柞延绵,不同于其他皇子,太后去抚养太子的理由并不充足,而且建昌伯夫人眼神闪烁,似乎另有图谋。只是口风紧,李嬷嬷暗地里也没有打探出来。
王琼姿心里疑虑加重,并不表现出来,笑道:“多谢嬷嬷提点,我都知道了,会注意的。”
李嬷嬷见皇后听进去了,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告辞,次日就出宫了。
这些事情王琼姿不打算瞒着李逸,将李嬷嬷的话给李逸说了,道:“不知这个建昌伯夫人又在搞什么鬼?”
“她能做什么,不过就是挑事生非,再就是从太后那里搂好处呗!”李逸不甚在意,建昌伯被他削了几次后,老实了许多,近两年来都没有给他惹事,他现在对这舅舅并不关心。
“我不管!”王琼姿揪着他的衣领子,气呼呼地说,“她敢多次撺掇太后把宁儿抱过去养,那就是我的仇人。现在宁儿是太子,太后不好抱过去,咱们要是在有了其他孩子呢?”
李逸头疼:“建昌伯夫人真是个烦人的婆娘!要不是她生了几个儿子,我早让建昌伯休了她了!行吧,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给了王琼姿一块锦衣卫的令牌,然后把徐勉拨给她使用,随她去了,反正娘子开心就好。
李逸最近也很烦,关于朝堂上的事情。朝臣们铆劲儿参马大成扰民侵利,擅权做歹,再有就是引着皇帝学坏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李逸烦不胜烦,罗翔折了,他留着这马大成还有用。李逸所想的就是,他可以即刻就杀了马大成,但是必须建立在他自己想这么做的基础上,而不是被朝臣逼着杀。
阁老刘迁又开始闹致仕,李逸这回做了面子功夫,劝了两回,再第三回刘迁上书致仕时,给批了,同时给出理由,刘迁年纪太大,准予他乞骸骨,加封他为太保,风风光光送他回老家。
朝堂民间并未因此起太大的风浪。李逸早已不是那个刚登基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皇帝了,这些年来他施行的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的,减税的开展海外贸易,南倭北虏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从外国引进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粮,是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李逸这几年的风评很不错。
马大成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依旧风光无比。他甚至还找了借口,打击了不少反对他的臣子,贬了好几个官员出京,还重重惩罚了一个六部给事中,对此李逸视若无睹。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短,晚安,明天见。
144、第 144 章
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查起人的阴私来也很厉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勉就将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琼姿看了徐勉的报告,简直是又气又好笑,这天底下还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吗,必须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