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2 / 3)
为首的军官高声喊道:“我是中国国防军蒙古军区第一蒙古骑兵师骑兵连少尉铁木哥,奉大总统之命,接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华工贵国。你们立刻放下武器,根我们回营地,随后会安排专列送你们回家。”
“回家?”这个词比任何武器都厉害,一下子就打动了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任福成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眼中的渴望。
任福成问张福龙,“他们该不会骗我们吧?”
张福龙说道:“哪怕是回北京在菜市口挨一刀,也比死在这异国他乡的好啊,好歹是魂归故里。”
任福成想了想,说道:“好吧~”说罢,任福成把马刀插回鞘内,铁木哥打马上前,从任福成手里接过马刀,“长则一个月,短则十五天,你们就能上火车了。”
任福成热泪盈眶,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同志们,咱们要回家啦!”
铁木哥心中诧异道:“什么是同志?”
★★★★★★★★
在撒马尔罕城外,国防军在马麒的指挥下向围攻撒马尔罕的红俄军发起了夜袭。步兵、骑兵们向着红俄军进行冲锋,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榴弹炮悉数炸响,震天动地的声音顿时压倒了只有少量小口径山炮的红俄军。瓢泼一般的弹雨,打得红俄军招架不住。
当然,红俄军并不是没有自动武器,红俄军装备了从鄂木斯克政权那里缴获了大量的英美援助的德国制冲锋枪和机枪,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即便如此,红俄军依旧伤亡惨重,红俄军一线部队伤亡率普遍高达30-40%,若不是红俄政治委员拼死鼓动,用无数人民往缺口里填,只怕最前面的部队已经要崩溃。
红俄军在中亚方面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伏龙芝。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伏龙芝他1885年2月2日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佩克城,即现在的比什凯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时,他正在舒雅县任苏维埃主席,当听到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后,他就立即率领一支由2000多名工人和士兵组成的武装队伍赶到莫斯科支援。伏龙芝在早期的武装斗争已经充分地表明他的军事才能,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苏维埃政权遭到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后,真正地走上军事的岗位。
1918年8月,他正式被任命雅罗斯拉夫军区的军事委员,同时12月,又被任命为第4军司令员。1919年春,盘距在西伯利亚的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以20万兵力越过乌拉尔山向莫斯科推进时,他以东方战线南方集团军的身份组织起对高尔察克的反攻。1919年8月,他又改任土耳克斯坦战线司令部,肃清了当时的反革命武装。以后,他又转战于南方战线,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军。其中最著名的一仗,就是克里木战役。弗兰格尔线部凭借彼列科普地峡的天然地形,请法国军事专家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吹嘘这里是第二个凡尔登,是不可攻破的。但是,战斗中,伏龙芝奇兵突起,强渡锡瓦什海峡成功,一切神话都破灭了。列宁对这次战役评价很高,认为“这次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维埃政府授予他荣誉革命武装——一把带有“人民英雄”题词的军刀。
中国和红俄签署条约后,很快就派出军队接管中亚城市,包括伏龙芝的出生地比什佩克城都插上了中国的五色旗。中国军队对当地居民采取了和当年俄国人一样的手段,将原住民移走,然后大量移植本国人民充实地方。为了应对中国在中亚的强势扩张,列宁把伏龙芝派,伏龙芝来到中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了布哈林汗国的曼格特王朝,建立了隶属红俄的布哈拉红俄军和布哈拉共和国。并且,伏龙芝还利用中亚原住民对中国的不满,动员起了十万人围攻撒马尔罕,本来伏龙芝以为一定能轻松获胜,但是中国国防军的强大火力输出让他傻眼了。
马麒发起的夜袭队红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也彻底激怒了伏龙芝。由大量西北和蒙古骑兵组成的马家军骑兵在红俄军中来回驰骋,如若无人之境,这让一个人恼怒不已,这人就是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铁木辛哥1895年2月6日生于俄国乌克兰的富尔曼卡镇。1915年,20岁的铁木辛哥应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方面军当列兵.参加了战斗。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平定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和卡列金之乱的作战。1918年红军成立后,他加入红军。1919年10月,铁木辛哥任红军骑兵第1军第6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在沃罗涅什、罗斯托夫、日托米尔和迈科普等地的作战。1920年8月,铁木辛哥转任骑兵第4师师长,参加了粉碎协约国支持的弗兰格尔军队和赫诺匪帮的作战。铁木辛哥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作战中立下战功,两次荣获红旗勋章。
虽然马麒的夜袭对红俄军造成重大伤亡和不小的打击,但是红俄军在数量上,尤其是骑兵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第二天一早,铁木辛哥率领红俄骑兵向中国国防军阵地发起进攻。
马刀如林、蹄声如雷,当中亚的阳光丝丝缕缕洒落下来的时候,草原上早已是尘土飞翔。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举着马刀在中国骑兵队面前大声叫喊道:“兄弟们,来的红毛子是号称骑兵最强的哥萨克。老子就不信这邪,今天,咱们中国爷们儿要让这些红毛子开开眼,什么叫做马王爷三只眼。”
“吼~~~”
383马王爷三只眼2
四队哥萨克骑兵,排成疏密不等的松散阵型,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哥萨克骑兵大喊,“乌拉”,全面冲过来,其来势之汹猛和壮观,形成一副画卷。铁木辛哥贯用类似中国的偃月阵法,西方叫伊菲克拉特方阵,这种阵法有许多奥妙,但在机枪步枪和炮火的热兵器时代,已显得有点落后了。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分作五个小队,也针锋相对地向哥萨克骑兵冲来,骑兵对骑兵时,拼的是刀法和马术。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由于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撒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便于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撒克骑兵刀的“鹰头包”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哥萨克的战马主要是顿河马,在传统上,顿河马总是和哥萨克骑兵相联系。顿河体形健壮,高大,多数马匹毛色火红,金黄。他们耐力持久适应性非常强、反应机敏、对主人忠贞不二。
中国骑兵使用的马刀则是14式马刀,源流是来自56式骑兵刀,全长102厘米,刀刃尽管没有烧刃但刀刃坚固耐用,出厂时就非常锋利且能保持其锋利性。刀梢为钢制,刀柄为木制用一大螺丝固定刀刃,刀柄之护手也为钢制。刀刃经过长时间的作战使用等如果变钝,骑兵们可很容易的自行将其再磨利,它的设计合理,重心适当,整把刀坚固耐用。
中国骑兵使用的战马主要是河曲马,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在我国战争史上战功赫赫。汉朝时,朝廷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引西域的优良马种汗血马放牧于青海一带,这些马的后代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在蒙古大军南征大理时,忽必烈指挥大军在水草丰美的河曲地带大量牧养军马。在占领中亚之后,马家军又补充了不少伊犁马和汗血宝马。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哥萨克高加索马刀将近10厘米,而且刀身细,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我方的马刀已劈中敌人。只一个冲锋,就砍倒了一百个哥萨克,自伤不过几十人。这下可激怒了一向傲视东方人的沙皇哥萨克骑兵,铁木辛哥怒不可遏,下令哥萨克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一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同时,铁木辛哥还派出大批步兵跟在哥萨克后面,只等哥萨克撕开中国军队的阵地,步兵就立刻夺取阵地。
马家骑兵见势不妙,立刻拨马就逃。如果铁木辛哥此刻在前线,又或者那些被冲昏头脑的哥萨克们冷静下来,他们就会发现中国骑兵撤退的不正常。可惜,这些勇敢的哥萨克们高喊着乌拉,一股脑儿地追了过去。
很快,哥萨克发现大队大队的中国步兵出现在他们面前,中国骑兵分作很多小队分散了开来,躲到了步兵后面。中国军队挖的楔形战壕,是专门对付铁骑的雁行阵,这种阵法很古老,相传是兵书《尉缭子》“阵形篇”里的一阵,专门对付骑兵。马麒去陆军大学的速成班进修过,但是他对中国古代兵书里的计谋还是十分推崇的。马麒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让自己的骑兵和哥萨克硬拼。因此,他的计划是让步兵打骑兵,骑兵则集中一侧,攻击红俄的步兵。
骑兵对骑兵时,拼的是刀法和马术。在楔形阵地,哥萨克被中国步兵团团包围,马没了速度就没了优势,只见哥萨克骑兵纷纷落马,有的也跳下马一手持刀,一手牵马,疯狂抢夺战壕。
马麒虽然没带多少大口径炮,但是胜在轻重机枪很多,他将阵地上每隔二百米放一挺机枪,结果不到二十分钟,阵地前就堆满了哥萨克骑兵人和马的尸体。炮弹和子弹落入哥萨克的偃月阵中,不时有残肢断臂从空中落下,受伤的马匹,发出长长的嘶鸣,受伤的士兵,滚来滚去地哀嚎,格斗的撞击声,声嘶力歇的喊杀声,悲痛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返回顶部↑
“回家?”这个词比任何武器都厉害,一下子就打动了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任福成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眼中的渴望。
任福成问张福龙,“他们该不会骗我们吧?”
张福龙说道:“哪怕是回北京在菜市口挨一刀,也比死在这异国他乡的好啊,好歹是魂归故里。”
任福成想了想,说道:“好吧~”说罢,任福成把马刀插回鞘内,铁木哥打马上前,从任福成手里接过马刀,“长则一个月,短则十五天,你们就能上火车了。”
任福成热泪盈眶,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同志们,咱们要回家啦!”
铁木哥心中诧异道:“什么是同志?”
★★★★★★★★
在撒马尔罕城外,国防军在马麒的指挥下向围攻撒马尔罕的红俄军发起了夜袭。步兵、骑兵们向着红俄军进行冲锋,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榴弹炮悉数炸响,震天动地的声音顿时压倒了只有少量小口径山炮的红俄军。瓢泼一般的弹雨,打得红俄军招架不住。
当然,红俄军并不是没有自动武器,红俄军装备了从鄂木斯克政权那里缴获了大量的英美援助的德国制冲锋枪和机枪,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即便如此,红俄军依旧伤亡惨重,红俄军一线部队伤亡率普遍高达30-40%,若不是红俄政治委员拼死鼓动,用无数人民往缺口里填,只怕最前面的部队已经要崩溃。
红俄军在中亚方面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伏龙芝。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伏龙芝他1885年2月2日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佩克城,即现在的比什凯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时,他正在舒雅县任苏维埃主席,当听到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后,他就立即率领一支由2000多名工人和士兵组成的武装队伍赶到莫斯科支援。伏龙芝在早期的武装斗争已经充分地表明他的军事才能,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苏维埃政权遭到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后,真正地走上军事的岗位。
1918年8月,他正式被任命雅罗斯拉夫军区的军事委员,同时12月,又被任命为第4军司令员。1919年春,盘距在西伯利亚的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以20万兵力越过乌拉尔山向莫斯科推进时,他以东方战线南方集团军的身份组织起对高尔察克的反攻。1919年8月,他又改任土耳克斯坦战线司令部,肃清了当时的反革命武装。以后,他又转战于南方战线,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军。其中最著名的一仗,就是克里木战役。弗兰格尔线部凭借彼列科普地峡的天然地形,请法国军事专家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吹嘘这里是第二个凡尔登,是不可攻破的。但是,战斗中,伏龙芝奇兵突起,强渡锡瓦什海峡成功,一切神话都破灭了。列宁对这次战役评价很高,认为“这次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维埃政府授予他荣誉革命武装——一把带有“人民英雄”题词的军刀。
中国和红俄签署条约后,很快就派出军队接管中亚城市,包括伏龙芝的出生地比什佩克城都插上了中国的五色旗。中国军队对当地居民采取了和当年俄国人一样的手段,将原住民移走,然后大量移植本国人民充实地方。为了应对中国在中亚的强势扩张,列宁把伏龙芝派,伏龙芝来到中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了布哈林汗国的曼格特王朝,建立了隶属红俄的布哈拉红俄军和布哈拉共和国。并且,伏龙芝还利用中亚原住民对中国的不满,动员起了十万人围攻撒马尔罕,本来伏龙芝以为一定能轻松获胜,但是中国国防军的强大火力输出让他傻眼了。
马麒发起的夜袭队红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也彻底激怒了伏龙芝。由大量西北和蒙古骑兵组成的马家军骑兵在红俄军中来回驰骋,如若无人之境,这让一个人恼怒不已,这人就是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铁木辛哥1895年2月6日生于俄国乌克兰的富尔曼卡镇。1915年,20岁的铁木辛哥应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方面军当列兵.参加了战斗。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平定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和卡列金之乱的作战。1918年红军成立后,他加入红军。1919年10月,铁木辛哥任红军骑兵第1军第6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在沃罗涅什、罗斯托夫、日托米尔和迈科普等地的作战。1920年8月,铁木辛哥转任骑兵第4师师长,参加了粉碎协约国支持的弗兰格尔军队和赫诺匪帮的作战。铁木辛哥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作战中立下战功,两次荣获红旗勋章。
虽然马麒的夜袭对红俄军造成重大伤亡和不小的打击,但是红俄军在数量上,尤其是骑兵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第二天一早,铁木辛哥率领红俄骑兵向中国国防军阵地发起进攻。
马刀如林、蹄声如雷,当中亚的阳光丝丝缕缕洒落下来的时候,草原上早已是尘土飞翔。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举着马刀在中国骑兵队面前大声叫喊道:“兄弟们,来的红毛子是号称骑兵最强的哥萨克。老子就不信这邪,今天,咱们中国爷们儿要让这些红毛子开开眼,什么叫做马王爷三只眼。”
“吼~~~”
383马王爷三只眼2
四队哥萨克骑兵,排成疏密不等的松散阵型,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哥萨克骑兵大喊,“乌拉”,全面冲过来,其来势之汹猛和壮观,形成一副画卷。铁木辛哥贯用类似中国的偃月阵法,西方叫伊菲克拉特方阵,这种阵法有许多奥妙,但在机枪步枪和炮火的热兵器时代,已显得有点落后了。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分作五个小队,也针锋相对地向哥萨克骑兵冲来,骑兵对骑兵时,拼的是刀法和马术。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由于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撒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便于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撒克骑兵刀的“鹰头包”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哥萨克的战马主要是顿河马,在传统上,顿河马总是和哥萨克骑兵相联系。顿河体形健壮,高大,多数马匹毛色火红,金黄。他们耐力持久适应性非常强、反应机敏、对主人忠贞不二。
中国骑兵使用的马刀则是14式马刀,源流是来自56式骑兵刀,全长102厘米,刀刃尽管没有烧刃但刀刃坚固耐用,出厂时就非常锋利且能保持其锋利性。刀梢为钢制,刀柄为木制用一大螺丝固定刀刃,刀柄之护手也为钢制。刀刃经过长时间的作战使用等如果变钝,骑兵们可很容易的自行将其再磨利,它的设计合理,重心适当,整把刀坚固耐用。
中国骑兵使用的战马主要是河曲马,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在我国战争史上战功赫赫。汉朝时,朝廷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引西域的优良马种汗血马放牧于青海一带,这些马的后代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在蒙古大军南征大理时,忽必烈指挥大军在水草丰美的河曲地带大量牧养军马。在占领中亚之后,马家军又补充了不少伊犁马和汗血宝马。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哥萨克高加索马刀将近10厘米,而且刀身细,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我方的马刀已劈中敌人。只一个冲锋,就砍倒了一百个哥萨克,自伤不过几十人。这下可激怒了一向傲视东方人的沙皇哥萨克骑兵,铁木辛哥怒不可遏,下令哥萨克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一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同时,铁木辛哥还派出大批步兵跟在哥萨克后面,只等哥萨克撕开中国军队的阵地,步兵就立刻夺取阵地。
马家骑兵见势不妙,立刻拨马就逃。如果铁木辛哥此刻在前线,又或者那些被冲昏头脑的哥萨克们冷静下来,他们就会发现中国骑兵撤退的不正常。可惜,这些勇敢的哥萨克们高喊着乌拉,一股脑儿地追了过去。
很快,哥萨克发现大队大队的中国步兵出现在他们面前,中国骑兵分作很多小队分散了开来,躲到了步兵后面。中国军队挖的楔形战壕,是专门对付铁骑的雁行阵,这种阵法很古老,相传是兵书《尉缭子》“阵形篇”里的一阵,专门对付骑兵。马麒去陆军大学的速成班进修过,但是他对中国古代兵书里的计谋还是十分推崇的。马麒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让自己的骑兵和哥萨克硬拼。因此,他的计划是让步兵打骑兵,骑兵则集中一侧,攻击红俄的步兵。
骑兵对骑兵时,拼的是刀法和马术。在楔形阵地,哥萨克被中国步兵团团包围,马没了速度就没了优势,只见哥萨克骑兵纷纷落马,有的也跳下马一手持刀,一手牵马,疯狂抢夺战壕。
马麒虽然没带多少大口径炮,但是胜在轻重机枪很多,他将阵地上每隔二百米放一挺机枪,结果不到二十分钟,阵地前就堆满了哥萨克骑兵人和马的尸体。炮弹和子弹落入哥萨克的偃月阵中,不时有残肢断臂从空中落下,受伤的马匹,发出长长的嘶鸣,受伤的士兵,滚来滚去地哀嚎,格斗的撞击声,声嘶力歇的喊杀声,悲痛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返回顶部↑